感谢大连理工与日牵集团的支持 |《制造工程管理基础》课程圆满收官

《制造工程管理基础》课程自2月27日开课以来,跨越了整个大三下学期,历时长达近五个月,见证了同学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与不懈追求。尽管这门必修课是2个学分,但同学们付出的努力与投入,却远超4个学分之多。


回顾这段学习历程,虽然有些许遗憾——某些知识点未能达到更好的精炼与透彻传递,但我们相信,每一次的不足都是成长的基石,为未来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反思与改进空间,我们可以将更好的教学体验留给下一届学子,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得更加稳健。


特别向“黄埔一期”同学致以最深的祝福,愿你们早日驾驶着自己的梦想之车,驶向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前程似锦,光芒万丈


我们由衷地感谢大连理工大学,感谢各位老师的配合,感谢你各位同学全力以赴与不懈努力。


特别鸣谢日牵集团潘董事长及各位领导的鼎力支持,你们的信任与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届《制造工程管理基础》课程的精彩启航,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它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工程师,为中国的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发布在公众号【DUTME微教务】上的文章 “企业家校友倾力本科教学一线,《制造工程管理基础》课程圆满收官”,以下为转载内容,仅供阅读:



7月16日,《制造工程管理基础》课程迎来期末大作业汇报,答辩结束时教室内掌声雷动,同学们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授课教师全程付出的尊敬与感谢。本学期,机械工程学院1994级校友、大连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煜回到母校,承接该课程32学时的授课任务并圆满完成,带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黄埔一期班”的63名同学一起领略智能制造行业的巨大魅力。


微信图片_20240805171304


磨砺始得玉成,智能制造“黄埔一期”高质量完成期末作业发表



回顾学期伊始,同学们带着“什么是智能制造”“企业如何实现智能制造”等诸多思考进入课堂,经过课程讲授以及企业行实践调研等内容配合训练,到如今可以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实践项目探究,实现了突破性的进步。



微信图片_20240805171633


本次期末作业汇报中,张煜校友特别邀请了日牵物流集团潘晓华董事长、赵宇芳总裁和朱大伟总经理担任评委。各小组从研究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实施计划等方面进行汇报,在场嘉宾对各组项目完成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同学们能够紧紧围绕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需求点进行思考和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方案,对企业实践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同学们经过学习后对制造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对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见解。该课程的建设全面拓展了智能制造专业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为智能制造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筑牢坚实基础。



历时三年精心筹备,企业家为智能制造专业课程建设倾囊相授


跨越认知界限,领悟智能制造何为。课程中,张煜结合自身经营管理企业的经历向同学们讲解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核心要义。通过讲解制造业中的数字化概念和常见知识,构建起同学们对智能制造认识的思维轮廓,传递加强非技术能力锻炼的重要思想,充分培养未来“顶级工科人才”的素质本领。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研发产品接受市场检验的复杂过程,了解现阶段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差距,使同学们进一步坚定在制造行业躬身奋斗的决心。



微信图片_20240805171641


丰富教学形式,在实践中感受“智”造。张煜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授课模式,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一是组织翻转课堂,指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采用圆桌互动技术使各小组逐步明晰项目研究方向,增强团队凝聚力;二是开展课程企业行,带队前往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和日牵物流装备集团参观学习,实地了解制造企业的生成管理流程,引导学生们带着发现问题的眼光思考智能化发展方向;三是开展项目战略评审模拟会议,组建“战略评审委员会”对各组的产品项目进行评审打分,使同学们切身体会制造企业竞争压力,促进各组产品设计构想不断完善。

融合课程思政,以企业家精神培植青年信仰之基。张煜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结合思政元素,从嘉兴南湖红船讲到现代企业成长发展路径,同八一南昌起义的启示对比分析现代企业战略思想,在党的精神谱系中发掘企业家精神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们在万象更迭的社会进程中坚守崇高信仰、培养创新思维、抢抓发展机遇。此外,张煜也在课程中不断传达“两会”热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希望同学们在未来智能制造行业竞争中成为“人才红利”主力军。



发扬校友情怀,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挺膺担当、贡献力量


张煜作为大工机械校友,为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巨大支持,主动请缨参与本科教学,历经十余次教学大纲沟通和课件资料制作,完成了与现代制造行业接轨的必修理论课程,力求为工科学生补上走向管理岗位和创业的最后一块短板;积极联系企业资源赋能课堂,为各小组提供课题方向并配备企业专属导师,指导同学们制定出可执行可落地的产品方案;营造师生良性互动交流氛围,及时分享制造业热点新闻,调研课程反馈评价情况。张煜在完成授课后感慨,“我很荣幸,也很骄傲能为母校做点事,能为中国制造做点事”。



微信图片_20240805171650


同时,张煜带领公司团队联合学校共建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该教学模块涵盖了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流程的全要素,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章为目标产品,学生在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教学实训平台中自主选择设备完成产线设计,并通过虚拟仿真调试优化生产节拍和流程,构建“跨层次教学内容定制化开发、产教综合体实体化运行”的新生态。



厚基础、强实践、求卓越,全面加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


为面向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国家战略,适应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学院依托各大教学科研平台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助力“四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增设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智能柔性制造系统等系列基础课程和对应的实践课程;实验平台日益完善,增添可重构工业机器人平台、机电一体化控制教学实验系统等大型实验设备;校企合作逐步加深,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入了解在智能制造环节中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微信图片_20240805171659


课程负责人刘新教授指出,《制造工程管理基础》作为本专业唯一一门顶级工科人才非技术能力培养的课程,旨在培养出智能制造专业领域中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高层次创新管理人才,着力打通“人才培养-校企联合-产教融汇”链条的关键环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中国制造战略升级储备力量。该门课程取得的教学效果远超预期,各组同学围绕课程项目积极组织研讨,充分挖掘项目需求,厘清设计理念,开展实地调研,最终呈现优秀的成果汇报,表现出了惊人的创新潜力。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建设需要走出一条具有“大工机械”特色的道路。作为行业领军者的张煜校友本学期回到母校,走上讲台,向学生讲授企业管理与运营课程,将自己多年的一线生产管理和创业、投资经验融入工科专业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智能化与经营管理现状,拓展同学们对专业领域的认知视野。这种利用校友的产业经验和母校情怀与学校构建产教融合综合体的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可推广、易复制的高等工程教育产教融合有效路径。未来,学院将在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群建设方面加强布局,继续探索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工机械”模式。





上一篇:喜报 | 大工翼云成功获得“双软认证”下一篇: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校友会参观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活动纪实